|
從焦慮到平靜:專家傳授呼吸技巧 讓你重拾生活 |
|
陳麗雲教授教你在逆境中尋找平靜 人生總有不如意——生老病死、天災人禍,讓我們情緒低落、身心受挫。面對困難時,我們可能憤怒、抑鬱,甚至自我傷害。但反覆糾結負面情緒,只會讓自己更痛苦。與其執著「十常八九」的不如意,不如 「常想一二」美好之事。平衡並非靜止,生命本來就是動態的,起伏是常態。
|
|
如何保持內心安定?
- 深呼吸療癒法:深深吸氣,慢慢呼氣,把煩惱想像成黑雲,輕輕吹散。
- 灌注愛與溫暖:回想快樂的記憶,吸入正能量,將愛意傳遞給珍視的人。
- 練習祝福:用呼吸為自己、親友、世界送上平安與善意。
|
無需工具,只要專注呼吸,就能在風浪中穩住自己。從今天開始,試試看吧! |
發佈日期: 2025年5月15日
|
|
|
|
|
|
|
【睡前5分鐘的奇妙力量】陳麗雲教授教你用感恩召喚幸福 |
|
你知道嗎?《黃帝內經》早已指出:
憤怒傷肝、悲哀傷肺……我們的情緒每天都在影響著五臟六腑的健康! |
|
本影片重點分享:
- 遠離兩大心魔:計較和比較是快樂的最大敵人
- 癌症患者的意外啟示:痛苦背後蘊含著祝福
- 如何將挫折化為向上的階梯;讓「咒語」成為讚歌
- 教授分享的「每日感恩日記」技巧,助你調整心態!
|
發佈日期: 2025年5月2日
|
|
|
|
|
|
|
【教授親授|兩招解壓秘技】 港大榮休教授陳麗雲教你用簡單運動平衡身心,輕鬆應對日常壓力! |
|
情緒急救法
- 為什麼突然煩躁、生氣、不開心?
- 身體累積的壓力,會影響情緒和健康!
|
|
影片教學:兩招極簡單運動,科學實證有效!
- 【甩手功】 – 改善氣血循環,快速釋放壓力
- 【旋腰拍背】 – 辦公室也方便做,提升關節彈性 + 舒緩緊繃情緒
|
每天5分鐘,身心靈自然平衡! |
|
發佈日期: 2025年5月26日
|
|
|
|
|
|
|
由袁麗萍教授親自指導的「五行平衡功」課程,專為提升身體對氧氣的吸收、促進五臟健康平衡而設計 |
|
由袁麗萍教授親自指導的「五行平衡功」課程,專為提升身體對氧氣的吸收、促進五臟健康平衡而設計❗這套十式氣功療法結合健康的生活習慣與飲食,對多種病症均有顯著療效,無論年齡或健康狀況皆適合參加。通常學員在三週內即可見到成效,只需每日花費30分鐘⏰,即可有效逆轉慢性疲勞綜合症
|
|
研究顯示,這套氣功在減少癌症化療副作用方面也展現了良好的效果。袁教授曾與香港大學合作,專注於「氣功對慢性疲勞綜合症及癌症的療效」的研究。在行醫過程中,她觀察到都市人慢性病發病率上升,尤其癌症正顯示出年輕化的趨勢。袁教授強調氣功在改善新陳代謝、促進血液循環、提升氧氣供應和維持五臟平衡方面的重要性,並堅信「慢性病和癌症並非絕症,提升生活質量可以減少家庭負擔,健康投資是都市人當務之急,預防勝於治療。」
|
|
為了普及健康理念,袁教授於2010年創辦了國際健康養生會,提供一個公益性平台,促進參與者定期練習氣功及進行精神交流。✈️ 近年來,她多次受邀至世界各地講學,推廣中國傳統醫學,例如在美國的史密斯女子大學及紐約大學等。
|
|
發佈日期: 2025年6月5日
|
|
|
|
|
|
|
袁麗萍教授親自指導的「慧心健腦御智功」課程,是一種結合氣功的身心運動,旨在提升大腦功能、增強記憶力及集中力 |
|
融合三大核心元素:
- 深度呼吸技法
- 柔和肢體動作
- 專業意念引導
適合各個年齡層人士參與!
|
|
五大健康益處:
- 增強腦力:通過專注的練習,改善記憶力和思維敏捷性。
- 減輕壓力:緩解日常生活中的壓力,提升心理健康。
- 促進血液循環:改善全身的血液流通,增強身體免疫力。
- 提升身體柔韌性:透過柔和的動作,增強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。
- 改善睡眠質量:幫助放鬆心情,促進更好的睡眠。
|
為了普及健康理念,袁教授於2010年創辦了國際健康養生會,提供一個公益性平台,促進參與者定期練習氣功及進行精神交流。✈️ 近年來,她多次受邀至世界各地講學,推廣中國傳統醫學,例如在美國的史密斯女子大學及紐約大學等。 |
|
發佈日期: 2025年5月26日
|
|
|
|
|
|
|
【你經常忽略鍛鍊的兩組肌肉!】 |
|
手指、腳趾 每天在用卻較少訓練的「隱藏肌肉」,原來糖尿病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!
今集《國際健康養生會》特別邀得 吳兆文教授(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)親授:
- 3招「手指腳趾激活法」
- 中西醫學角度解構「微肌肉」養生關鍵
|
|
發佈日期: 2025年6月18日
|
|
|
|
|
|
|
【5分鐘超容易氣功】水火既濟功 |
|
- 為什麼「水火既濟功」特別有效?
- 中醫理論:心屬火、腎屬水
- 透過簡單動作促進心腎能量循環
- 忙碌現代人最適合的養生氣功
|
|
發佈日期: 2025年6月26日
|
|
|
|
|
|
|
【中醫鬱證新理解 - 續集】 憤怒、執著和恐懼是患上鬱證的警號? |
|
吳兆文教授(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)送你3個快速治療鬱證方法
在上一次的討論中,我們提到憤怒、執著和恐懼是可能導致鬱證的警號。這些情緒不僅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,還會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困擾。今天,我們邀請吳兆文教授分享三個快速且有效的治療鬱證方法,幫助大家重拾生活的美好
了解情緒,重拾生活的力量
|
|
發佈日期: 2025年7月11日
|
|
|
|
|
|